中山经济衰落的真相

中山经济衰落的真相

发布日期:2023-05-23

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与江门究竟谁受益更大?为什么深圳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东莞、惠州,而不是中山?

本文是社长到中山和江门调研所感,试图剖析当前中山发展困局及面临的困境,并对中山未来如何破局提出本号的观点和看法。

 

中山之困

中山面临产业、土地、行政架构、城镇规划“四个难以为继”,尤其是土地碎片化严重,可开发的成片规模的用地十分有限。因此,中山在2022年启动了低效工业园改造简称“工改”,并称之为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历经一年多,中山共拆除了超1.4万亩低效工业用地。中山此举的目的在于等待2024年深中通车之后,承接深圳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二次腾飞。中山本身的想法和出发点没有错,但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严重偏差,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首先,这种做法过于简单化,与十几年前的“腾笼换鸟”如出一辙。一方面,一味地清理低效工业园及其附带的低端产业,腾出空间就能引进高大上的高端产业,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思想误区。

从经济客观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果人为介入过深只会导致南辕北辙。

从产业链生态来说,一个产业链需要多个行业企业上下协助,不可能你只要高端,不要低端,这种一刀切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产业空心化。

过去,“腾笼换鸟”带来揠苗助长、自废武功的教训十分深刻。另一方面,与东莞、深圳不同,中山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是以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为主,大面积“一拆一建”必然会间接导致厂房租金成本上升。

如果大量中小企业持续外流,后续高端产业引入不进来,这些空置的用地又将挪去何用?更为可怕的是,产业链一旦被破坏,就无可挽回。2022年,中山经济不容乐观,下行持续压力显现。

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即将于2024年通车

2022年1-12月中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来源中山统计局

2022年1-12月中山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来源中山统计局

数据显示,2022年,中山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数量57.83万户,其中当年注销各类市场主体52279户,同比增长9.28%,注销量占总体数量接近10%。

另一边,中山“工改”项目完成新招引企业108家,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143家。也就是说,中山过去一年注销的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引进的数量。

那么,中山出走的企业都流向了哪里?一个中山本地企业家向本号透露,过去一年里中山至少有几千家规上企业搬迁到了江门。

江门毗邻中山,是珠三角一座新兴工业城市。2022年江门GDP增速跃居广东全省第二,创下建市以来的最好成绩。数据证实,江门2022年末实有私营企业9.50万户,注册资金3504.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16.4%。

今年一季度,江门市场主体数量超过70万户,比2021年增加了13万户。江门注册企业数量“狂飙”的背后有着中山企业大量涌入身影。

毫无夸张的说,江门在中山这轮攻坚战中受益匪浅,可谓是躺赢。

 

迟来的阵痛

如果说这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遭遇的“阵痛”,只能说中山这个“阵痛”来的太迟了,而且持续的时间太久了,有些不合时宜。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广东省级层面,对待中低端产业的发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层面提出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不能将低端产业简单的退出。

广东省则提出坚持实体产业为本,“制造业当家”地位,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比翼双飞。其次,今天中山面临的大环境与十年前的经济大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十年前,我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如今经济早已经进入到了新常态。

十年前,广东着力推动珠三角“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如今,广东的发展重心在于振兴粤东西北地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广东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深化对口帮扶协作。

在此背景下,中山作为大湾区城市,将承担起新一轮帮扶省内欠发达地市的任务,这对于中山来说不仅不是利好,反而是负担。

最后,中山寄予深中通道通车后,能够承接深圳产业大规模转移,这其实也只是中山的一厢情愿而已。2023年,深圳重提“工业立市”战略,制造强市战略。

未来5年,深圳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万平米的空间,直接解决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深圳的急转弯对于中山可谓是当头一棒。

从产业升级的周期来看,当前我国高端技术遭受西方封锁打压,再向上升级需要时间。而中低端产业受制于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扩张速度已经趋于放缓。

未来整个产业升级的周期会变得漫长,各行业会面临生产过剩的局面,即便是当前红极一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会在几年后出现饱和。

中山能否真正吸引到高端产业落地是个巨大的问号。

 

未来如何破局?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使命,中山作为一个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普通的地级市,注定不能跟广州、深圳一样任性的玩“腾笼换鸟”。

因此,对于中山来说,认清自己的定位尤为关键。中山过去的辉煌在于自身的努力,未来的破局也在于自强。

毫不夸张的说,中山的城市衰败史就是一部自身企业的衰落史。众观中山的发家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就是一部本土企业的创新史。

例如,90年代打造出来的十大国企舰队,2000年代的形成专业镇,中山诞生了很多引领行业发展的明星企业。

而如今,这些明星企业要么选择外迁,要么早已销声匿迹。

曾经的国民品牌小霸王宣告破产,电器龙头威力集团也未能做大做强,灯饰上市龙头企业欧普照明将总部搬离中山迁至上海等,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这些明星企业的出走和衰败,从侧面上反映出中山对本土企业的发展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更深次的根源在于营商环境不佳。

数据显示,2022年,中山的营商环境在珠三角9市中位列倒数第1位。营商环境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营商环境好不好最主要是看企业家对当地的发展有没有信心。

如果连本土企业家对本地的发展都不看好,想靠引进几家外来大型企业,又能走多远?

几个受访的中山企业主向本号表示,中山对待本土企业的态度跟隔壁的江门形成了天壤之别。数据显示,2022年,江门本地投资增多,投资额约占全市一半。

本地投资项目202个,增长43.3%,投资额948亿元,增长96.2%,占全市比重52%。本地企业投下“信任票”,折射出的正是江门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这也不难理解,江门这十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一举反超中山了。

如果说工改对于中山来说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那么,重新激发中山企业家二次创业的激情,培育和壮大本土企业,增强本地人民对中山发展的信心,也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决战。

 

(来源:城市情报局)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需求登记

项目
对接

申请园区入驻

单位名称

联系方式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