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中国芯的“智”造加油助力!

加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中国芯的“智”造加油助力!

发布日期:2023-03-04

1.比尔•盖茨:我认为美国永远无法成功阻止中国拥有强大的芯片

 
集微网消息,环球网引述英国《金融时报》3月2日刊出该媒体播客节目《拉赫曼说事》对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采访。节目主持人拉赫曼在采访文章中称,比尔•盖茨在谈及美中关系时提到了为什么他认为美国限制中国技术发展的努力注定要失败。
 
采访中,拉赫曼提到:“我真的很想了解一下你的观点,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位国际主义者,你相信技术能够改变世界。所以我记得十年前,我和你和《金融时报》(工作人员)一起共进午餐时你告诉我,你知道,要对中国的崛起、中国能创造的技术等持积极态度。现在你看看这个世界,让我们看看美国的情绪,他们正在努力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这世界没有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发展。”
 
“好吧,我认为美国永远无法成功阻止中国拥有强大的芯片。”盖茨回答说,“你知道,我们会迫使他们花时间和大量金钱来制造他们自己的芯片”,“你知道,我希望美国和中国能更好地相处。当我们拥有在健康、创新、气候创新等所有国家之间都可以实现双赢的事物时,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处于一种恶化的趋势,但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是美中关系。我对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里的关系演变感到失望和担忧。”
 
拉赫曼接着提问他,是否认为美国(在阻碍中国技术进步上)的努力不太可能成功?
 
盖茨回答称,“我甚至不明白这种成功对我们而言的定义是什么——是确保我们芯片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芯片行业的供应过剩,还是让(中国)台湾更具吸引力。这很复杂。”
 
 
 
2.【芯事记】两会前夕,集成电路引发热议
 
 
集微网消息,众多周知,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集成电路产业引发关注。
 
在近期举办的重要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等皆提及“集成电路”。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3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北京调研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刘鹤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集成电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关系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在局部已形成了很强的能力。尤其是我国拥有庞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市场经济下最宝贵的资源,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优势。
 
刘鹤强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和新形势的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设定务实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困难,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好组织作用,引导长期投资,对国内人才给予一视同仁的优惠政策,对外籍专家给予真正的国民待遇,帮助企业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
 
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市场力量和产业生态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攻关机制,依靠企业家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要善于发现和珍惜既懂技术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领军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必须始终坚持国际合作,广交朋友,扩大开放,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加快汽车芯片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3月1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为了维持这种好的趋势,工信部将着重从五个方面推进我们的工作。其中要支持创新突破,将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新体系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促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协同发展。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加大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
 
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直言,中央企业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张玉卓表示,面向未来,将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主要是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包括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高质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二是在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健全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让科技成果有市场、让科研人员有回报。三是在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强化重大工程牵引,用好国家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等平台。
 
此外,代表委员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界人士,他们对于集成电路产业也有诸多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建议,要大力提高国产芯片的应用率。一是从政策层面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推动“卡脖子”及高端芯片的研发及应用,并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在芯片的研发端、应用端及汽车消费端等多方面研究和出台针对国产芯片全产业链条的鼓励措施;二是加速完善汽车芯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车芯片应用保障机制、完善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和测试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志伟表示,加快半导体行业国产化步伐,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水平,奋力打造半导体产业“芯”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张英建议,着力推动“制造与设计协同发展”、推动集成电路自主可控IP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对集成电路数字赋能和推动集成电路生态持续完善。
 
 
3.【芯事记】全国两会前瞻: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的“ChatGPT”......哪些看点你在关注?
 
集微网消息,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揭幕,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召开。春天的盛会里,代表委员们谈期盼、话共识。那么,科技、产业、就业将有哪些新看点?
 
前瞻一:科技自立自强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指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近年来,美国出台一系列遏制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举措,将科技和产业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为全球科技合作创新设卡立障。其中,以“芯片法案”为代表,美国与我国开展科技战略竞争的内核并非致力于激发自身竞争力,而是动用战略、经贸、外交等工具挤压我国发展空间,延续美国在关键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尤为重要。回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产业”出现23次,“科技”出现18次,是当之无愧的高频词。
 
业界格外关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科技、产业方面释放哪些积极信号,进而提振市场信心?
 
 
前瞻二:建言ChatGPT、半导体、就业
 
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界人士,他们对于科技、产业、人才有着诸多建言。
 
近期,ChatGPT引发全球热议。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巨大跃升将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我国理应迎头赶上。在关注技术层面创新的同时,更要关注技术突破背后所依赖的创新模式。
 
他在提案中建议从两点着手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首先是建立大型科技企业+重点科研机构的产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中国的“微软+Open AI”组合引领大模型技术攻关;其次是支持设立多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长期开源项目,打造开源众包的开放创新生态。
 
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他将主要从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加大对科技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二是改善科技制造业融资环境,延长贷款期限、放宽融资门槛。三是降低科技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我们希望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国内产业链更加细化,对产业进行精准扶持。”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志伟表示,将提出关于在半导体领域加速国产化替代步伐,建设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副主委、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李丽娟带来提案《关于深化“四新”建设改革,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建议》。她建议,完善产教协同机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完善校企政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协同优势;以“双万”工程为契机,建立“四新”建设长效机制。
 
就业,一头连着社会民生,一头连着内需供给。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以往每年两会期间,都有关于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诸多建议。
 
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关于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的提案》,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对部分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要求应届毕业生须为当年毕业的做法予以纠正。
 
前瞻三:2023,集成电路“风向标”
 
政府工作报告事关新一年重点工作安排,历来被视为当年发展的风向标。而今年全国两会前,我国超18省(市)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产业集聚、技术创新、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聚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譬如: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提高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和设计创新发展能力”;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芯片、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设备研发和国产替代”。
 
回顾2022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当时提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2023年,“集成电路”会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怎样的表述出现?令业界期待。
 
 
4.【两会建言】民盟中央:加速高端芯片制造落地,平衡芯片产业布局
 
集微网消息,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民盟中央带来多份提案,其中包括《关于加快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的提案》。
 
据澎湃新闻报道,民盟中央提出了4项建议:
 
第一,加大投资力度,加速高端芯片制造落地,平衡芯片产业布局,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奠定基石。我国高端芯片制造技术突破与落地是应对世界“围剿”的唯一方法。美、日、韩和欧洲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芯片制造产业与高端计算产业。我国必须采取必要手段与之抗衡,打破技术封锁,实现产业独立。同时也应该实施与之对应的投资方案,支持芯片半导体基础研究与生产线落地,加速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落地,为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增跨专业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芯片研发是一项综合学科,需要掌握物理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等相关知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交叉学科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应引导高校主动和国内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强化芯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着重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推动生产、教育与科技前沿的密切融合。
 
第三,积极探究有效的商业体系,发挥统一大市场的红利,实现更高效的内循环。坚持科技和商业两手抓,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商业体系的科技企业,建设更稳定更庞大的循环系统,让老百姓花钱购买更好的产品,使企业有动力去研发更新更先进的东西,从而搭建正循环的研发体系。
 
第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实现自主可控,围绕芯片产业做好锻长板、补短板、强企业三方面工作。锻长板是要在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中巩固提高芯片设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补短板是要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即在芯片制造产业进行业务补齐,补齐微纳米生产线技术。强企业是要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强化知识产权全产业链保护,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5.【两会建言】全国政协委员张英:推动集成电路高质量自主化发展
 
集微网消息,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张英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集成电路高质量自主化发展的提案》。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张英主要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着力推动“制造与设计协同发展”。芯片制造工艺的成熟,需要设计企业共同研发,共担风险。建议启动“制造、设计”协同引导工程,加强EDA、关键制造设备等技术攻关,关键围绕高端通用处理器、车规芯片等关键产品,制定引导本地化流片专项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充分发挥上海、北京先进工艺线优势,引导国内AI芯片设计企业与上海晶圆厂实现工艺适配、制程升级、产能倾斜,国家层面给予重点支持,将上海打造成国内高端芯片生产能力供给地。
 
第二,着力推动集成电路自主可控IP发展。IP是芯片设计的核心,建议启动国家集成电路IP强基工程,一是加强集成电路IP核交易平台建设,抓住时机,从国际上获取更多IP资产;二是加大对关键芯片基础单元库、存储器IP、接口IP等关键IP支持力度,支撑SoC工艺、芯粒等技术实现;三是抓住新型指令集RISC-V发展契机,支持上海、北京等优势地区建设自主RISC-V全系列处理器IP库,支撑智能物联时代的算力需求。
 
第三,着重推动人工智能对集成电路数字赋能。通过AI让芯片设计水平更高、芯片制造周期更快、芯片可靠性更强。建议启动国家人工智能赋能集成电路试点强基工程,一是推动EDA企业加强AI技术应用,实现设计能力提升和创新,支持打造全流程EDA平台,在点工具中更多引入AI技术;二是支持国产设备,特别是量测检测设备AI技术应用,加强制造数据采集分析,改善良率和效率;三是支持AI对芯片供应链的分析和支撑,支撑供应链经济性和可靠性。
 
第四,着力推动集成电路生态持续完善。针对集成电路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特点,建议启动集成电路行业生态提升工程,一是强化跨部门、跨组织的合作,通过共享资源、解决行业共性问题、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等方式,繁荣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二是加大对知识产权机构的扶持,通过侵权鉴定举证、专利交易许可等专业服务,支持行业“多有序聚变长大,少无序裂变分家”;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更多高校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加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产学联合培养,对上海等集成电路人才集聚区产学培养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对集成电路服务型企业加大扶持,结合细分行业禀赋和信用大数据等要素,通过“研发扣除”“同股不同权”等合规且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把“专精特新”服务型集成电路企业搞活。
 

 

6.2023年的科技盛宴——CES和MWC透露了哪些“芯”信号?这些内容,你可能都想知道!
 
本文转载自艾为之家,作者:awinic小艾
 
2月27日,全球通信产业的风向标与晴雨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简称MWC)2023开幕。阔别三年,今年的MWC 2023终于全面回归线下。作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盛会,一年一度的MWC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主办,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领域的展览会之一。MWC 2023是意义非凡的一届。随着全球疫情淡去,经济全面复苏,通信产业迎来了勃勃生机。
 
 
前段时间,全球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全称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CES诞生于1967年,现已成为全球各大电子品牌企业产品发布、创新展示及美好生活方式倡导的重要窗口,是国际消费电子领域的“风向标”,堪称一年一度的全球“科技春晚”。

相较往期的CES,CES 2023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作为后疫情时代的首场全球科技展,CES 2023吸引173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家展商参展,规模相较去年增长70%。展会上各类智能家居、汽车、智慧健康、元宇宙等前沿科技产品精彩亮相,顶尖技术的碰撞不仅是全球电子发烧友的饕餮盛宴,也让更多大众提前窥见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
 
两个全球性大会都透露了哪些信息?今天,小艾邀请大家先一起看看对于芯片行业,CES 2023透露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芯”信号吧。
 
关键词一:CES重现盛况
 
新冠疫情的长期持续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其中自然包括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电子产业,通过近几年的CES展会举办情况,就能大概看出一二。由于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CES 2021由线下完全转成线上举办,CES 2022则采用线上+线下共同办展的方式,但谷歌、亚马逊等国际大厂商纷纷缺席,人流也依然稀少。直到今年,CES 2023总算一扫疫情阴霾,重现疫情前的盛况,迎来全面线下复苏。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芯片行业跟消费电子天然加绑,一荣俱荣。随着疫情影响的削弱,消费电子复苏的同时,也将为半导体行业注入新的力量。
 
关键词二:汽车技术C位较量
 
随着汽车行业从机械化向“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演进,汽车元素早在前几年就已经逐步占据CES的C位,CES 2023上的汽车元素比往年风头更甚,超过270家移动出行领域公司参展,包括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现代等汽车产业链知名跨国企业,以及比亚迪、极氪等中国车企。CES官方表示,CES 2023汽车行业展台盛况刷新此前纪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车展之一。
 
数字化、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载娱乐等是各大汽车厂商争相展示的重点,汽车与消费电子、芯片行业跨界合作的成果尤其吸睛。
 
比亚迪携手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其展示的新能源汽车搭载GeForce NOW云游戏服务技术,能为用户带来更具有可玩性的沉浸式游戏体验;英伟达在CES期间还宣布将与苹果供应商富士康(鸿海科技集团)合作“造车”,即打造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平台;本田和索尼联合推出智能互联汽车新品牌AFEELA并携旗下首款原型车亮相,索尼CEO吉田健一郎称,他们将把AFEELA打造为一款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移动娱乐空间”, 高通CEO安蒙(Cristiano Amon)高调亮相,并为索尼本田的合资汽车公司站台;梅赛德斯-奔驰则在CES 期间表示将使用 NVIDIA Omniverse 平台,对制造和组装设施进行设计和规划。其即将推出的车型将基于 NVIDIA DRIVE Orin 集中式计算平台打造而成,并将基于 Omniverse的 NVIDIA DRIVE Sim 仿真平台上,对其智能驾驶功能进行测试和验证;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芯片上市公司Mobileye Global(NASDAQ: MBL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在CES期间宣布,预计到2030年公司高级辅助驾驶ADAS业务收入将超过170亿美元。其中,仅在2021年第四季度发布的SuperVision将录入35亿美元预期收入,整个2022年ADAS预期收入增加67亿美元。
 
宝马、大众等汽车品牌也在CES 2023向外界展示了其最新数字化创新成果。宝马发布全新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Dee——Digital Emotional Experience),其车身覆盖电子纸薄膜,通过不同的电脉冲,Dee可以呈现32种不同颜色。大灯和封闭式BMW双肾型进气格栅共同组成了车外人机情感交互模块,使车辆能够呈现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喜悦、惊讶或赞同等情感,实现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带来更好的人车交互体验;大众汽车则带来了MEB平台的纯电轿车ID.7,其使用独特的技术和多层导电油漆工艺,22个可以单独控制的车身区域可根据驾驶员的指令或音响系统的节拍及时亮起和变化,炫酷至极。ID.7内饰设计也是新车的一大卖点,除了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15 英寸信息娱乐屏幕和发光触摸滑块”等许多功能外,通过语音可以智能控制的空调系统也是黑科技之一。
 
不难看出,几乎所有参展车企都在围绕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人机互动等技术领地展开较量。相比智能驾驶的前瞻性技术,更易实现的车内信息娱乐功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成为汽车领域新焦点。同时,智能座舱不再局限于车内中控大屏的变化,而是更注重人机交互的丰富性、多样性、功能性、娱乐性与安全性,以此实现人车交互体验升级。
 
在这个人车交互体验升级过程中,拥有汽车芯片的企业也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毕竟智能座舱或者人车交互就类似为智能手机屏幕和人机的交互,其所需的强大软硬件方案和相关娱乐、安全、智能生态都需要芯片企业的助力。所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不仅关乎传统车企,也关乎芯片企业。而面对可能持续的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的挑战,面向汽车增量市场发布新品,也可以抵消部分风险。
 
关键词三:元宇宙百花齐放
 
本届CES首次引入元宇宙和Web3.0专场,还将推出“元宇宙&游戏”和“创作者经济和NFT”频道,旨在为今后10年的AI、VR、XR等元宇宙相关技术与应用服务。CES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y Shapiro表示,“Web3和元宇宙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游戏方式,我们可以预计,元宇宙技术将会在汽车、游戏、健康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起来。”
 
围绕相关话题,众多消费电子巨头也展示了自己的最新成果。
 
索尼发布头显设备PS VR2,该产品在前代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升级,还搭载新的Sense控制器,可以检测手指触摸;HTC和夏普则从轻量便携角度开展创新,其中,HTC VIVE XR精英套装拥有轻巧紧凑的机身、丰富强大的功能及灵活可变的形态;创维集团携VR一体机新品创维PANCAKE 1C亮相,其搭载前沿光学技术,采用Pancake超短焦折叠光学,将头显的轻量化、小型化做到了极致,整机仅重436g,只相当于一部手机的重量,是目前市场上轻薄方向的标杆产品。
 
在VR/AR头显辅助配件方面,松下子公司Shiftall带来了“FlipVR”的新VR控制器;三星子公司HARMAN推出了AR辅助驾驶套件Ready Vision,包括AR抬头显示器硬件和AR软件产品,可以辅助提高驾驶员的安全和意识。
 
总体而言,“轻量化、智能化、感知化”成为VR/AR硬件的共同特征。类似Sense控制器、气味模拟外设、冷热体感装置等新型VR/AR配件的需求增长有望促进XR设备感知交互功能的创新,同时带动芯片行业在打造实现这些配件丰富度产品方面的较量。
 
关键词四:数字健康灵感涌现
 
长久持续的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唤醒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数字健康产品也是各大科技公司创新与灵感比拼的大赛场。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2020年到2030年可能是数字技术重塑医疗卫生系统的十年。据美国咨询公司大观研究(Grand View Research)行业报告预测,2027年,全球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551亿美元。
 
在CES 2023大展上,数字健康展台涌现了多个数字产品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案例。
 
法国消费者电子制造商Withings发布U-Scan尿液筛查器,该设备可以从尿流中收集数据,监测新陈代谢情况,提供改善健康的可行建议。例如,可以通过跟踪维生素C和激素水平等成分来监测营养和月经周期;德国机器人外骨骼创业公司German Bionic发布了迄今为止最轻的动力外骨骼装备Apogee以及能监测用户并提醒其遵循人体工学的智能安全背心Smart Safety Vest,这两件新品都依靠仿生IO架构来收集、监控、分析和报告用户的人体工程学数据,在用户主动做出不安全动作的时候,会通过机载显示和声音发出警报;美国数字健康公司 Epicore针对在恶劣条件下工作人群、与极端高温搏斗的运动员等群体推出智能可穿戴设备Connected Hydration,其可以感知汗水和电解质的流失、皮肤温度和运动,并发出脱水警报;Movano Health则另辟蹊径,针对特定的女性人群,如绝经期妇女,推出了新款Evie戒指,为其提供睡眠等方面的健康数据监测;韩国的Bodyfriend则瞄准了久坐的上班族,为颈部和背部头痛的人士量身定做了一款按摩椅,其独特之处在于发出能缓解疼痛的电磁波脉冲。
 
不难看出,笼统的医疗健康大板块正在往更为聚焦的数字健康方向发展。疫情驱动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搭载健康功能,这将进一步带动居家检测、家用医疗器械、个人健康防护、数字治疗、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产品等细分赛道的市场规模,而这些领域产品的增长也将拉动对该类芯片产品的需求。
 
结语
 
作为观察国际消费电子业态最新趋势的风向标,CES的线下复苏无疑给全球消费电子都带来了更多信心与希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准备时间仓促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在今年的CES中依然有近500家中国公司参加展览,TCL、海信、联想等中国企业携新技术亮相,并斩获了多个奖项,进一步向全球体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势头。
 
 

艾为也在继续积极把握中国“智”造的发展机遇,立足本土、服务中国、面向更多全球客户,为中国芯的“智”造贡献更多力量。

 

 

 

 

 

(转载来源:集微网)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需求登记

项目
对接

申请园区入驻

单位名称

联系方式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