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深圳市宝安区商务局关于印发《宝安区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 深圳市宝安区商务局关于印发《宝安区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3-14

宝安区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存在问题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打造大湾区“1+1+2”核心商圈

  第一节  建设前海•宝安中心世界级商圈

  第二节  打造空港•会展中心世界级商圈

  第三节  加快建设两大湾区级商圈

  第四章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区

  第一节  完善现代商业设施

  第二节  推进数智商业发展

  第三节  激发新型消费潜力

  第四节  塑造商业服务名片

  第五章  构筑国际贸易新高地

  第一节  推进国际性临空经济枢纽建设

  第二节  积极促进外贸提质增效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第六章  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城区

  第一节  发展大湾区世界级会展业

  第二节  建设“一核心多特色”交易平台

  第三节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第七章  夯实国际物流供应链枢纽

  第一节  引领大湾区高端物流发展

  第二节  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第三节  构建以国家级枢纽为核心的物流网络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保障

  第二节  优化营商环境

  第三节  推进重点项目

  第四节  强化信息引导

  第五节  增强人才保障

  附件:宝安区“十四五”商务发展重大项目列表

 

 

前言

  “十三五”期间,宝安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为重要契机,大力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务发展整体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商贸流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相关服务业规模日益扩大,为宝安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创造了有力的城区服务基础。“十四五”时期是宝安奋力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的重要五年,也是宝安跨越式提升城市区域价值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宝安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双循环”大局,着力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为宝安“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规划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参照《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规划进行编制。本规划的商务范围包括商贸流通业、对外贸易、会展业、物流业等领域,将成为推动宝安商务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伴随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宝安积极谋划,围绕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着力优化商务发展环境,商务发展取得全面提升,商事主体和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深圳西部现代商圈体系雏形初显,电子商务促转型、助消费带动作用突出,相关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扎实推进。为“十四五”期间宝安商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局面。

  商事主体和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宝安加快推动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商务发展营商环境,商事主体不断增加,商贸活动日益繁荣,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一是商事主体数量规模全市最大,累计商事主体数量和新增商事主体数量均全市领先。截至2020年底,宝安商事主体总数约83.3万家,占全市比重为23.2%,全市第一。2020年,深圳市新登记商事主体52.2万户,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5大行业,宝安以新增11.9万户位列第一,占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总数的22.8%。二是消费市场潜力加快释放,“十三五”期间,宝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提高, 2020年,宝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9.75亿元,相比2015年年平均增长12.3%。

  深圳西部现代商圈体系雏形初显。“十三五”期间,宝安现代商圈加快发展,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等建设,多层次现代商业格局雏形初显。一是购物中心数量大幅提升。宝安先后建设壹方城、海雅缤纷城等一批规模较大、在全市有代表性的综合性购物中心,填补了宝安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宝安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超过110个,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体6家。二是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异彩纷呈。各街道也积极谋划,倾力打造,先后形成了航城空港小镇花漾街区、沙井金蚝文化夜间活力圈、石岩繁花食井等10个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黄田荔枝文化节”“沙井金蚝节”“基围海鲜美食节”等各类品牌和主题活动,在整个深圳乃至大湾区的影响逐年扩大。三是社区商业设施持续改善。宝安城市配送加快发展,网订店取、智能快递柜等末端配送网络逐步形成。街道社区农贸市场改造提质实现“全覆盖”,全区实际完成改造73家,改造总店档10000余个,改造总面积3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9亿余元,改造市场总数、改造店档总数、改造总面积均为全市第一。

  电子商务促转型、助消费带动作用突出。“十三五”期间,宝安顺应外部形势变化趋势,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应用和发展,为企业发展、外贸转型、网络零售等助力赋能。一是工业电子商务应用取得突破。据相关统计,宝安重点骨干企业工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超过50%,采购普及率接近40%。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消费品等重点工业行业加速涌现出欣旺达、立讯精密、帝晶光电等一批交易额超过十亿、甚至百亿级的知名企业,在推动工业领域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上起了积极作用。二是跨境电商促外贸转型和产业链重构效果初显。宝安依托海空双港等区位、交通优势,以及自身外贸大区产业优势,积极顺应外贸发展变化形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2020年宝安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84亿美元,约占全市的22%。部分传统外贸企业、制造企业、专业市场等也顺势向跨境电商转型,或通过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主动融入国际销售渠道,重构制造业的生产链、贸易链和价值链。涌现了以百事泰、奥尼电子、安吉尔、千岸科技、贝恩施、亿乐谷等为代表的一批亿级跨境电商知名品牌企业。三是网上零售快速增长。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消费品市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宝安网络商品零售额达到28.52亿元。

  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面对日趋严峻的世界经济和外部环境,宝安积极主动作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外贸外资基本稳定。一是稳外贸稳外资政策落实到位。与深圳海关签署《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就提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跨境通关服务、试点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等11个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深圳首家海关企业规范管理示范基地。二是为外贸企业服务更加精准精细。与同乐海关联合打造“关政企直通车”,积极助力辖区70家诚信企业享受AEO认证通过便利,占深圳关区的1/4,为属地海关最高。三是中德(欧)合作务实推进。中德(欧)产业示范园正式开园,为德方及欧洲的企业、技术、人才、项目等加快落户宝安提供有力保障。相继组织开展了中德(宝安)投资合作论坛、中欧高新技术交流洽谈会、宝安中德企业家联谊会等一批高水平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外资宝企走进宝安系列活动,使外资企业对宝安营商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加投资信心。

  会展业发展开启新篇章。“十三五”期间,随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落成和投入使用,宝安会展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一是落成大湾区会展业重大基础设施。全球单体面积第一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成,成为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二是举办各类高规格国际性展会。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已先后成功举办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大湾区工业博览会和宝安产业发展博览会等高规格的国际性展会。三是配套出台支持会展业发展相关政策。宝安先后出台了《宝安区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宝安区会展业资金扶持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全面优化和提升会展业发展环境。

  物流业和供应链产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依托海陆空铁等“六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以及良好的经济产业基础,宝安物流业和供应链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一是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宝安物流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35.3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61.57亿元,年均增长2.13%。二是行业龙头和重点企业纷纷进驻。成功引进以顺丰速运、联邦快递、中外运、万港物流、德国汉莎、现代港口等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截至2020年底,宝安共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71家,占全市该类企业总量35.5%,市重点物流企业12家,企业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市前列。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到,虽然“十三五”期间宝安商务发展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破解。

  一是商业设施局部产能过剩与不足并存。从现状看,宝安的大型商业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宝安中心区以及福永、沙井等街道,石岩、新桥、松岗、燕罗等北部、东部街道的商业项目相对较少,整体上呈现“南强北弱、西多东少”的不均衡特点。其中宝安中心区以及福永、沙井等街道的大中型购物中心数量占了总数的一半,商业体量占了总体的近7成左右。“十四五”期间,还将有部分大型商业综合体落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过剩”风险。而宝安北部、东部等街道作为传统制造业集聚区域,各类商业特别是服务产业园区的配套商业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十四五”期间,随着各街道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加快,各类新兴产业以及工作、就业人口也将加速导入,对园区商业、社区商业等将可能产生更多需求,亟待进行分层次、差异化的商服设施规划布局。

  二是商务服务差异化、特色化尚不突出。“十三五”期间,虽然宝安大中型购物中心的空白已经补齐,但目前各大购物中心在品牌、门店、业态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同质化,与各类新经济和新商业模式、文商旅相关资源结合不足。信息、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培训等新型特色化服务消费的供给不足。电子商务发展虽然势头良好,但也存在总量有限、应用范围较窄等问题,与制造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跨境电商发展的“差异化”优势还体现不充分、不明显。

  三是外贸下行压力较大。“十三五”期间,宝安外贸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进出口总额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连续五年均为负增长。2020年进出口总额为4142.89亿元,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152.35%下降至107.69%。在中央提出内外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宝安将可能经历外贸转型以及内外双循环转换和衔接的“阵痛”。一方面,通过跨境电商促进外贸转型的探索刚刚起步,企业转型需要逐步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长期外贸所形成的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应性问题也是众多生产、消费、流通等相关领域企业必须面临的重大考验,内外循环需要有序、平稳的换挡衔接,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

  四是会展业引领带动性还比较有限。“十三五”期间,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宝安会展业起步态势良好,但产业链尚不完整,具有高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企业、会展服务商还不多,国际会展门户功能还不够突显,“会展+”经济总量还比较低,整体带动性还没有显现出来。

  五是物流业和供应链产业能级还不够强。“十三五”期间,宝安经济产业保持增长势头,内外交通环境不断优化,为物流业和供应链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物流效率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供应链与实体经济结合还不够紧密,综合物流枢纽和区域性物流转运中心规划建设还较为滞后等诸多问题。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宝安将处于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的关键时期,也是宝安商务发展完善提升、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的内外交汇发展机遇。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依托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国内市场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此外,国家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投资协定均已签署,对于多边贸易和对外投资都是利好。宝安地处大湾区核心区位,产业基础好、经济外向度高,坐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交通商务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下的重要交汇点,为宝安商务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外部机遇。二是线上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机遇。随着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智能交互技术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将日益涌现,线上商务、智慧商业、线上文娱、云旅游、云展会、智慧物流等领域将加速发展。宝安作为深圳商务商业发展的后起之秀,更有空间和条件顺应需求、抢抓机遇,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前海深化改革开放助力深圳“双区”建设的协同发展机遇。宝安已成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一部分,将全面参与前海深化改革开放以及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为宝安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创造良好机遇。四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带来的联动发展机遇。宝安处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中产业拓展走廊的交汇之处,又是深圳的制造之核,以“创新+智造”为特色的产业链不断完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已逐渐构成宝安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动能。“十四五”期间,深圳市部署“20+8”产业集群,宝安将全力打造“15+2”产业集群,这对于商贸、会展、物流和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相关商务服务业的配套能力、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宝安商务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国内外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受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都遭受巨大冲击,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实体经济、服务经济等都会受到明显影响。二是周边竞争加剧。从深圳全市范围看,宝安虽然具有地处湾区核心等区域优势,但对比福田、南山等区,整体商务发展基础特别是配套服务能力依然薄弱。三是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尽管目前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防控前景依然不明朗,对于商品、货物、人员的运输和往来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宝安商务的稳定发展将带来直接挑战。“十四五”期间,宝安作为内外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上述因素的干扰影响。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重大机遇,围绕“世界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建设,按照区委“422133”的工作部署要求,统筹和谋划宝安商务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和务实开放态度,坚持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双循环”大局,着力打造大湾区“1+1+2”国际化现代化核心商圈,建立健全宝安商务领域的“1+4+5+10”大招商工作机制,以高质量的商务发展,为宝安“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以宝安中心区、深圳西部城市中心、机场东临空经济区、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创城、桃花源“升级版”科技创新中心、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等重点发展片区、重大战略平台等为依托,着力打造“1+1+2”国际化现代化核心商圈,提升配套功能,完善服务品质。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内贸外贸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商旅文体相融合,着力培育壮大智能消费、定制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形成商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服务民生。始终把服务民生作为宝安商务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结合街道、片区发展规划、居民需求变化、消费升级等趋势,加强各类商务设施规划建设,突出数字赋能和各类新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加快传统商贸零售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各类新型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释放宝安商务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坚持服务“双循环”大局。充分发挥临空临海、毗邻自贸区的多重优势,抢抓“双循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生效的战略机遇,发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开放协同。更加主动参与“双循环”,突出宝安商务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与市内各区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提高相关服务业在深圳乃至大湾区的功能角色和服务品质,提升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按照“湾区CBD”标准,基本形成与深圳西部中心定位相匹配的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两大总部“根据地”和两大中心区“主引擎”集聚带动作用显著,基本形成4个左右具有超广域影响力的世界级/湾区级地标性商圈,成为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商务市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商事主体数量保持全市领先,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商务服务民生、服务产业能力明显增强,商贸行业转型和特色化、数字化发展步伐加快,商贸企业经营效益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型消费和商业模式创新拉动经济作用日益显著。现代多层次商业体系更加完善,商业空间品质显著提升。“会展+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国际会展中心现代化城区雏形显现。外贸转型加快、新型国际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外资外贸发展更加企稳。商务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商务市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商事主体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日益增强,累计商事主体数量和新增商事主体数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消费增长明显。到2025年,累计商事主体数量达到100万家,其中新登记商贸类商事主体占全市比重达25%。六类百强企业中商贸企业数量达到5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亿元。

  现代多层次商业体系更加完善。商业体系布局不断优化,与片区产业结构、居民消费需求等更加匹配。世界级/湾区级地标性核心商圈规划建设加快,街道级商业、产业园区商业、社区商业、轨道站点商业等规划布局更加完善。结合宝安滨海、文旅等独特资源的特色化商务发展初见成效。到2025年,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数量达到40个,世界级/湾区级地标性商圈达到4个。

  “数字商务”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以数字经济为重要代表的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更加普及,商贸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转型趋势加快,跨境电商促进消费和加快外贸转型、供应链重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3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00亿元。

  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迅猛。会展业、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年度累计展览总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10个,引进或培育规上会展业企业50家;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20亿元,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88万吨。

  外贸外资发展更加稳定。外贸结构转型和提质增效效果明显,下行势头逐步改善,新型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对外合作交流和利用外资更加务实高效,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到全球经济产业分工与合作,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保持在80%左右。

表1 宝安区“十四五”商务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现状值                             2025年目标值                             属性                            
1 累计商事主体数量 万家 83.3 100 预期性
2 新登记商贸类商事主体占全市比重 % 22.8 25 预期性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289.75 1800 预期性
4 网络商品零售额 亿元 28.52 100 预期性
5 六类百强商贸企业数量 40 50 预期性
6 30000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 28 40 预期性
7 世界级/湾区级地标性商圈 0 4 预期性
8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1435 3300 预期性
9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 亿元 47.18 100 预期性
10 年度累计展览总面积 万平方米 217.9 400 预期性
11 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 0 10 预期性
12 引进或培育规上会展业企业 0 50 预期性
13 物流业增加值 亿元 261.57 320 预期性
14 航空货邮吞吐量 万吨 139.87 188 预期性
15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 107.69 80 预期性

第三章 打造大湾区“1+1+2”核心商圈

  充分发挥宝安作为“黄金内湾”珠江口两岸联动发展的主阵地优势,依托宝安海陆空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门户功能,以前海扩区为契机,以宝安中心区、国际会展中心、机场东临空经济区、西部城市中心等重大战略发展空间布局为商务发展主引擎,打造大湾区“1+1+2”国际化现代化核心商圈,汇聚全球性贸易、国际性商务往来、现代化商业服务,推动宝安商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内外双循环”关键节点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建设前海•宝安中心世界级商圈

  优化宝中片区规划建设。坚持国际视野、湾区思维、前海意识,凝聚国际顶尖设计团队力量,以更高水准推进宝安中心区城市规划设计,以更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更具吸引力的空间品质、更完整的城市功能,联动“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与桂湾片区,全面升级前海湾腹地,同时依托创业路中央商务带推进新老城区融合共生,汇聚高端商务服务、深港创意、人文休闲、滨海体验等功能,着力打造全球性高端商务交往、国内外顶级消费资源汇聚、时尚潮流消费引领、标志性城市景观集合的世界顶级商圈。

  深度增强国际性商务功能。以面向全球、辐射全国、引领大湾区为目标,以全球超广域性商务及消费人群为服务对象,加快汇聚全球型、门户型、高端型商品、服务、品牌商家等,提供精品购物、金融商务、高端酒店、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加快推进瑞湾大厦、宝湾大厦、湾区书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区域高端商务商业承载力,吸引贸易、金融、咨询、会计、法律等高端服务业及国际时尚机构入驻。推动壹方城、前海HOP、欢乐港湾等商业购物中心业态结构调整升级,布局情景式、体验式、带入式消费业态,发展首店经济,集聚国内外知名优质品牌,提升文化、体育、娱乐等休闲属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休闲和文化时尚中心。

  系统塑造世界级地标商圈形象。加快推动宝安中心商圈申报建设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创新利用滨海廊桥,打造兼具城市美学和光影艺术的文化休闲场景;用好欢乐港湾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潮玩潮购新场景;创新举办帆船、赛艇、龙舟、沙滩排球等体育活动,全面提升体育消费新场景;策划音乐节、啤酒节等主题夜市活动,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将欢乐港湾打造为大湾区知名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联合世界一流专业营销策划机构及广告公关媒体谋划世界级商圈的全球推广计划,加大网络社交媒体账号运营力度,常态化推送世界级地标商圈形象。

  第二节  打造空港•会展中心世界级商圈

  全力建设空港世界级商圈。以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国际策略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依托机场东商务总部区、九围国际总部区、立新湖科创总部区三大总部区,打造集临空总部经济、会展商贸、商业消费、休闲文旅、研发智造等为一体的立足“黄金内湾”、辐射大湾区、面向全球的国际级空港商圈。加快吸引集聚一批航空运输、物流供应链、先进制造、跨境电商总部企业,围绕“国际创芯港”、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全球跨境快邮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对标上海虹桥机场、迪拜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优化提升空港商务服务能级和服务能力,建设“港-产-城”三位一体的国际品质的空港都会区。

  全方位打造会展世界级商圈。充分发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基础条件优势,增强国际会展门户区功能,培育宝安商务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深圳国际会展之都建设提供主力支撑。依托会展配套区、文化场馆集群、核心商务办公区等项目,完善提升周边交通、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载体设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集商务配套、文体旅游、专业服务、数字经济、供应链服务等为一体的国际会展商圈。促进会展业与文体旅游、专业服务、数字经济、供应链服务等产业生深入融合发展。深度拓展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联通内外“双循环”的平台作用和交流功能。携手前海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深港双城展”、“展会北上”等合作路径。深化宝安与德国汉诺威、新加坡、上海、广州等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性会展机构紧密联系和互动合作,建设国际品质的都市会展商圈。

  第三节  加快建设两大湾区级商圈

  建设深圳西部中心商圈。落实西部城市中心作为宝安双中心之一的战略规划,统筹沙井、新桥、松岗片区发展,以新桥商务中心、沙井河城市中心、松岗商业中心“三心”为着力点,打造服务于深圳西部、东莞等周边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品质生活的深圳西部中心商圈。加快推进新桥黄埔金鱼场城市更新单元项目建设,拓展新桥现代商务服务空间载体。推进松岗商业中心城市更新单元、中信酒店等项目以及松岗地铁站商业中心、百佳华MAXCITY等重点商业载体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松岗的中高端商业服务功能。鼓励满京华艺展天地展示中心突出艺术主题,打造高质量消费场所,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对区域中高端消费者的吸引力。加快沙井•金蚝小镇、清平古墟影视小镇的规划建设,挖掘古镇、古墟文化特色,打造沉浸式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塑造西部中心商圈特色文化IP。依托地铁6号线和11号线站点,推动沿站点商业设施提质增效,打造大众化、生活化的品质商业街,完善商业服务,增强商业氛围。

  积极培育石岩科创城商圈。立足石岩科创城作为广深港澳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依托“双湖一体、三城联动”的发展规划,加快石岩综合服务中心、科创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集聚科技服务、商务服务、行政服务、星级酒店、生活服务及主题公园等公共配套功能,打造石岩科创城会客厅。积极设立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技术国际论坛,举办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等石岩优势产业领域的专业产品展示交易会等,搭建起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新技术交流平台、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助力石岩科创城完成重点攻关产业发展中“卡脖子”关键问题的重要使命。加快以石岩中心站、上屋站为中轴,沿石观路延伸,规划滨水休闲廊道、品质住宅小区、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配套,打造石岩现代化城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罗租站,加快商务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的规划布局。继续做好繁花食井夜间经济商圈,打造成为深圳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图1 宝安“1+1+2”国际化现代化核心商圈布局示意图

第四章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区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重要契机,加快完善现代商业设施建设,以数字赋能为手段,全力推进数智商业发展,推动线上线下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强特色街区打造,塑造宝安商业品牌形象,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一节  完善现代商业设施

  统筹街道商业中心发展。在核心商圈重点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各街道商业服务功能,适当合理引导现代购物、连锁餐饮、休闲娱乐等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区域居民日常一站式消费需求。积极培育燕罗商业街区,充分结合本地智能制造及科技产业成果转化等产业特点,以服务本地居民及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强引导社区型购物中心、连锁品牌餐饮、品质住宿及满足年轻产业人员休闲娱乐需求的商业服务布局,打造便民化生活化的商业街区。打造宝安老城区品质生活商业街区,挖掘宝安老城区文化内涵,以旧时光为特色,建设服务本地化、品质化的时光宝安品质生活特色商业街区。塑造西乡夜间消费特色商业街区,以服务于租住在西乡区域产业工人和年轻群体需要为主,打造年轻化、潮流化的体验式夜间消费特色商业街区。提升福永现代商业街区形象,以益田假日天地商圈为重点,促进品牌商业服务聚集,增强福永商业服务能力。

  加强产业集聚区商业服务。充分结合宝安产业发展特点及布局,引导各类产业片区加快完善商业商务服务,满足宝安产业人员的生活服务及产业发展所需的商务服务,助力宝安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创城、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桃花源升级版科技创新中心等4大制造业基地,鼓励设置集中的商业服务中心,为现代产业人员提供包含便民连锁零售、餐饮、住宿、日常生活服务及休闲娱乐服务的生活配套。依托九围国际总部区、机场东临空经济总部区、新桥东上市企业总部基地等高水平、高规格、高能级的总部基地,加强完善现代购物、银行金融网点、中高端酒店、全球特色餐饮、企业家俱乐部等休闲娱乐商务商业服务设施,为商务人士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商务商业服务。支持旧工业厂房、村级工业园区等进行有机更新和改造升级,通过空间创意设计,打造现代时尚、创意灵活的商业办公、直播场景、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交流体验中心、休闲商业空间等。

专栏1 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区商业配套指引
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连锁便利店、连锁餐饮、配餐中心、连锁药店、银行等零售和居民服务网点,以及书店、咖啡店、茶吧、VR体验馆等新型符合年轻产业工人休闲娱乐需求的网点。结合不同园区产业特点,设置体现园区特色的展示体验服务,围绕尖岗山—石岩南、铁仔山、新桥东等国家高新区宝安园区,以及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创城、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桃花源升级版科技创新中心等4大制造业片区配套高科技产品展示体验中心。            
总部经济区:鼓励中高端零售、全球特色餐饮、私人厨房、高端住宿等现代国际化商业服务发展,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商务型、常住型、会议型、连锁型、公寓型等各类精品酒店、国际化商务酒店,满足不同类型商务人群的住宿需求。鼓励九围国际总部区、机场东临空经济总部区、新桥东上市企业总部基地等总部经济区商业集中片区加强塑造现代化国际化商业空间形象。            
文化产业集聚区:依托深圳创意设计总部大楼、福海意库、智美·汇志产业园、琥珀创意产业园、香港宝安青年创新创意基地等文化产业园区,根据产业的特点,鼓励发展主题酒店、创意工坊、特色精品店、创意书店、酒吧、茶艺馆、体验馆、移动式创意市场等创新型业态,营造特色文化商业服务氛围。

  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管理有序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鼓励在大型社区、居住区聚集地集中培育现代化大中型社区商业中心;在小型居住区和住宅楼宇配套邻里商业单元。积极推进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生鲜超市、餐饮网点、社区物流(快递)配送点等便利终端向社区延伸。推动社区商业服务跨界融合,鼓励一店多功能发展。鼓励连锁化、品牌化、智能化企业进入社区商业服务,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

  完善商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围绕区内重点商圈、商业街区,加强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站点建设,结合地铁和公交站点建设地下商业通道、风雨连廊等商圈立体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商圈、商业街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和便捷度。完善交通道路统一商业标识指引建设,加强商业区拥堵地段交通优化疏导。在重点商圈、商业街区、景点地区等加强智能化停车场建设,推动实施居住小区与周边商业设施“错峰共享停车计划”,实现停车资源错峰共享。加快完善城市商业物流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城市共同配送,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商业配送效率和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主要消费场所区域光纤宽带、无线网络、5G信号等全覆盖,加强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完善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和设备环境建设,丰富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

  第二节  推进数智商业发展

  促进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结合宝安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商业领域技术创新创业,聚集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优化商贸企业的运营服务流程,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大型批发零售、餐饮、生活服务、供应链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水平领先的商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鼓励“深圳老字号”“宝安伴手礼”等宝安特色产品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产品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打造符合个性化潮流的智能产品,提升老品牌创新活力,打造20个左右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宝安数字化品牌。

  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全力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电商应用,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支持电商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加速融合。加快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电商示范基地,支持在区内地标性商圈设立共享直播间,举办直播电商节等活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直播应用创新基地。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宝安优势产业领域,扶持一批产业链、内外贸带动作用明显的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引导电商平台以数据赋能3C数码、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宝安优势消费产品领域生产企业,促进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鼓励传统企业将内设电子商务部门剥离出来,设立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搭建线上展馆、工厂直播平台等。依托九围国际总部区、机场东临空经济总部区等重要发展区域,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在宝安设立国际总部或功能性区域中心。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在宝安举办电商专业展会,扩大宝安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力。

  积极发展智慧商业。鼓励发展无人零售、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酒店等新业态,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率先在国际会展中心、“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进行应用示范,打造数字新零售试验区。依托“湾区之心”、万丰海岸城、中粮大悦城等大型商业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智能感知、网络传输、数据资源采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智能导购系统、智能预约定制服务系统等功能建设,试点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智慧商圈。

  第三节  激发新型消费潜力

  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发展绿色低碳消费。鼓励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进商业综合体、进购物中心,持续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及汽车以旧换新,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支持智能节能家电销售。建立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深化发展共享经济,推进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房屋、共享办公、旧物交换等健康发展,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

  推动餐饮健康特色发展。着力发展有品质的连锁餐饮,引导餐饮企业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的生产模式,鼓励高端餐饮企业在宝安发展大众化餐饮网点和品牌,优先提供平价特色产品。推行“笑脸餐厅”“诚信商户”等公开标识制度等,支持区内餐饮企业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的餐饮服务。鼓励餐饮企业搭建外卖下单、线上预约、排序、餐厅列表、餐厅展示、会员体系、支付等功能一体的智慧餐饮系统,提高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围绕宝安本地特色美食,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培育一批网红打卡餐饮店,塑造宝安美食名片。

  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落实省、市“南粤家政”工程,加强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区域合作、品牌塑造,扩大家政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宝安工匠”培育行动,组织开展母婴护理、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等家政服务公益培训、企业自主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等活动。鼓励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培养家政专业人才。引导一批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向产教融合型企业转变,支持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与家政龙头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建立贴合实际需求的家政服务公共实训基地。依托“深圳市家政服务业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健全家政服务员跟踪评价制度和信用记录管理制度,落实“鹏城家政计划”,鼓励家政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

  大力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把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发挥宝安在电子信息产品、文旅资源、中医医疗等领域特色,创新商品及服务供给,实施商贸业与优势制造业、文体旅游业、健康产业等融合发展行动,积极促进信息、文化、健康、体育、旅游等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

专栏2 新型消费培育重点
扩大信息消费:加强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优势产品创新,加快推动消费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积极建设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区。大力发展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等数字内容产业,丰富信息消费产品。以“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为中心,支持音乐、电竞等数字内容消费发展,争取在宝安举办国际电竞比赛,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鼓励文化消费:深入挖掘宝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海洋文化等内涵渊源,探索“文旅+、文创+、文博+、非遗+”等活化模式,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十大街道文化艺术活动品牌,促进文化消费。抓住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契机,探索在沙井、福永等地建立非遗文化商业小镇。建设智慧型创业创意街区,发展面向粤港澳青年的文化创意沉浸式消费。支持智能制造+国潮联动发展,创新推出跨界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快新桥影视小镇、定军山电影科技产业园、湾区国际音乐戏剧中心等规划建设,大力培育宝安影视、音乐戏剧消费市场。依托空港保税区建设,探索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服务,积极争取建设适用国际文化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发展高端文化艺术品消费。
培育健康消费:依托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中医院(集团)的特色医疗优势,加快建立全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围绕健康咨询、健康养生、高端医疗、新型养老服务等,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促进健康消费。加快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设备和产品,实现健康管理服务智能化、动态化、远程化。以前海幸福之家为依托,鼓励发展以医养结合为特色、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养老服务。
激发体育消费:加快出台促进体育消费相关政策,持续丰富群众性体育活动供给,激发市民体育消费需求,全力打造体育消费活力之区。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等消费新空间。创新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方式,鼓励大型体育场馆探索实施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和公私合营(PPP)模式,激发场馆活力。策划举办多层次体育赛事,打造宝安高端体育赛事和活动品牌,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体育赛事,到2025年,举办国际赛事次数达到10次以上。
引导旅游消费:推进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整合盘活宝安海岸线、山湖绿道、文物古迹、工业遗产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山水旅游、人文旅游、工业旅游、会展商务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融合新业态。结合滨海文化公园、滨海廊桥、沙井金蚝小镇、燕川红色小镇、新桥影视小镇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提升宝安旅游知名度。加快完善重点景区景点周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旅游与零售、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联动发展,带动链条式消费。加快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提升宝安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拓展培训消费:迎合儿童学前教育、艺术、体育、语言发展的培训需求,面向职场人士自我提升,在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公务员入职考试等领域的培训需求,积极引入各类知名品牌培训机构,创新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培育发展教育培训新业态。鼓励传统商业设施或有条件的旧厂房,积极进行空间升级改造,打造新型城市教育培训空间。

 

  第四节  塑造商业服务名片

  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紧密结合假日经济发展,依托宝安滨海、山水、历史人文等资源,加强商业与旅游、文化、体育跨界融合,打造一批多元化的集购物、休闲、旅游、餐饮等于一体、地域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特色商业街区。

专栏3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重点    
滨海风情特色街区:以50公里“蓝色海洋”景观带规划建设为契机,整合欢乐港湾等滨海公共文化设施及重点文旅项目,打造精彩纷呈的滨海风情特色街区。加快建设滨海廊桥商业街为国潮品牌特色街区,引进集聚国潮产品展示,弘扬推广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国潮品牌特色街。
历史人文体验街区:围绕凤凰古村、燕川古村(红色小镇)、沙井·金蚝小镇、清平古虚,打造沉浸体验式的历史人文特色街区。加快推进凤凰古村、燕川古村(红色小镇)、金蚝小镇、清平古墟等古村落的保护提升,深挖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周边地区,加快推进具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引入沉浸式文化体验业态,持续举办品牌文化节庆活动,支持沙井·金蚝小镇申报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宝安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国际时尚休闲街区:以新桥影视小镇、满京华艺展天地展示中心为依托,不断汇聚国际元素,打造具有高端品质的国际时尚特色街区。推进新桥影视小镇建设,探索打造宝安国际数字影城,引入影视主题酒店,打造国际影视主题旅游目的地。依托满京华艺展天地展示中心,以文化艺术为特色,推进设计博物馆、主题购物中心联动发展,引入国际一线奢侈名品、时尚潮牌、运动综合体验空间等,打造时尚美好生活新标杆。  

  塑造知名品牌集聚区。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相关品牌引进和培育政策,促进国内外知名商贸品牌在宝安聚集,以及区内商业企业打造本土消费品牌、收购知名品牌和发布“国潮新品”“宝安宝品”等。支持商业领域世界百强企业在九围国际总部区和机场东枢纽总部区设立全球总部或区域总部,部署建立创新中心、品牌中心或运营中心等。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宝安设立首店、旗舰店、体验店等具有影响力的商业业态门店,召开新品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建立“宝安商业企业培育库”,加强扶持本土商业企业,塑造本土商业品牌。发挥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展示发布平台功能,加大对本土自主品牌、原创品牌发展的宣传力度,打响“宝安发布”品牌。

  加速新兴商业业态发展。抢抓全市推动建设市内免税店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在宝安中心区和国际空港保税区落地2个市内免税店,吸引高端消费留在宝安。加快“跨境电商+新零售”发展,推动深圳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提前谋划在保税区范围建设跨境电商实体新零售中心。依托T1、T2航站楼升级改造,建设免税商店,完善提供进口消费体验,推动形成营销、支付、仓储、物流、通关、结算等全链条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构建夜间经济示范区。依托重点商圈和景点,聚焦“夜游、夜购、夜娱、夜市、夜赏、夜品”,培育一批夜间消费新场景,营造夜经济消费氛围,提升夜经济消费品质。重点在宝安中心区打造最具活力时尚、高端引领、跨界融合的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依托湾区国际音乐戏剧中心,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具有知名度的夜间文化艺术表演,丰富夜间文娱活动。在石岩繁花食井商圈打造最具市井与本土特色的夜间美食休闲文化地标。依托西乡河景观改造以及各街道依托古墟、河边、公园等具备夜间经济氛围的区域打造充满烟火气的夜间步行街、美食街。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

第五章  构筑国际贸易新高地

  积极把握深圳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宝安在大湾区的区位、产业、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积极融入“双循环”战略发展大局,全力构建“双循环”关键节点,助力深圳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全面推进国际性临空经济枢纽建设,积极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建设“一核心多特色”交易平台。

  第一节  推进国际性临空经济枢纽建设

  加快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统筹机场东4.6平方公里连片土地,加快推动海陆空铁“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建设,以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强与全球创新型城市、热点城市和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的连接,带动大湾区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以宝安国际机场为核心,加快完善周边路网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支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和全球网络型航空公司,以航空物流为核心,实现与大湾区城市和国家物流大通道快速、高效的衔接,重点发展干支联运、分拨配送、国际中转等服务,着力打造“通道+门户枢纽+网络”的航空物流生态圈。规划建设机场东临空经济总部区,集聚一批航空运输、服务、物流、跨境电商总部企业,建设国际品质的空港都会区。

  加快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进出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打造中高端消费品集散中心。在生产制造、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生活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培育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国际创芯港,聚焦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贸易流通和应用研发环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半导体Top30应用研发集聚区、亚太地区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分销结算集聚区。加快引进和集聚电子产品国际品牌和标杆企业,打造全球时尚消费电子新品发布新地标。到2024年,每年举办3-4场国际一线品牌消费电子新品首发会,形成2-3个世界级电子产品特色交易中心。

专栏4 “国际创芯港”建设重点 
建设内容:1、引进一批全球顶尖的半导体厂商应用研发中心,打通国内外半导体元器件与整机厂商的产品研发链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半导体Top30应用研发集聚区。2、引进全球知名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代理商、分销商,建设共享保税仓,建立分销结算平台,构建分销结算监管政策体系,将深圳打造成亚太地区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分销结算集聚区。
项目选址:深圳空港综合保税区(航港高尔夫球场地块)和国际深中通道门户区(国际总部坊地块),面积约80公顷。

  争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全球跨境快邮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全球快邮件龙头及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完善“卡车航班”、空铁(高铁)联运、电商快船等业务,丰富跨境电商业务类型,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网络、安全管控中心。打造“一核三枢纽多产业”的跨境电商发展体系,率先在临空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国际合作、制度先行等方面形成标杆示范效应,将宝安打造成为跨境电商贸易、金融、物流、支付、科技全面聚集的亚太乃至全球数字贸易产业先行示范区。

  打造高品质航线网络。构建面向亚太、连接欧、美、澳中心城市、衔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线网络,提升宝安机场国际化水平。引进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进驻深圳机场,强化机场与基地航空公司的战略协同。优化国内航线网络, 推进国内空中快线建设,加强国内国际航线中转衔接。

  增强国际航空货运保障能力。持续优化航空口岸营商环境,优化国际普货和快件的布局,推进国际生鲜冷链和国际普货7×24小时通关保障。全面推进航空物流数字化转型,加快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二期建设,积极开展航空电子货运、安检差异化等试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航空物流企业,鼓励传统航空货运企业、快递企业深入合作。

专栏5 “一核三枢纽多产业”跨境电商建设重点 
跨境电子商务核心功能集聚区:借助宝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深圳邮政国际运营中心、机场快件处理中心等海关监管场所的政策叠加效应,以深圳机场为中心,15公里半径区域内规划建设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国际快件集散中心、展览品网货保税展示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仓储集散分拨中心等多个功能积聚区,以低租金、强服务的手段吸引制造生产企业、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金融、仓储物流、快递、信保、科技、支付、网红直播、社交媒体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入驻,开展9610进出口、1210进出口、9710、9810等多种监管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优化商务办公、通关报检、人才培养、金融服务、创业孵化、信息服务、网货展品展示、生活休闲等配套服务,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全球展览品贸易枢纽:推动跨境电商平台与展会资源的有效对接,利用Amazon、Ebay、wish、天猫、京东、洋码头、速卖通、Lazada、敦煌、Newegg等龙头型电商平台及环球易购、有棵树、赛维、通拓、唯品会等区域性龙头卖家,直接开展国际市场在线销售与采购,形成线下贸易优势转化为线上零售平台的供给优势,构筑会展贸易的网上载体。探索展览品与保税货物模式转换、延长展品入境时限及简化展览品出入境手续等新型监管模式,开展常态化保税展示展销,构建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以会展为核心的展览品贸易枢纽。
跨境电商出口集采优选枢纽:充分发挥宝安制造的采购源头优势,组织利用展会宣传、专业对接会、跨境电商选品大会等多种形式推动3C电子、 LED、厨卫洁具、家居、家用电器、影音设备等宝安优品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拓展海外营销渠道;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自主互联网品牌,依托品牌价值提升推动整体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外贸出口和品牌价值的同步提升。重点支持宝安产业博览会、深圳互联网与跨境电商博览会、物博会等行业顶级展会平台,链接阿里一达通、越海、顺丰等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跨境贸易线上展会。
 “全球购”跨境零售商品分销枢纽:依托宝安机场空运时效优势、1210直购试点及会展进口商品资源优势,建设全球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扩大生鲜农产品、母婴产品、红酒、海产品等高端食品等海外零售进口规模;在主要商业区开设跨境线上线下进口商品直购消费体验店,提供跨境电商商务线下展示体验、线下下单配送服务,提升消费体验。放宽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丙2类仓库库存商品的限制,做大做强1210保税进口规模,带动包机进出口量的平衡,确保机场包机业务的可持续经营。

  第二节  积极促进外贸提质增效

  优化商品结构。支持宝安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开拓海外市场,鼓励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提升产业链位势,加强创新研发,推动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品牌经营等环节攀升,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强化消费电子、能源电子、家居用品、家用电器等宝安传统优势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壮大出口规模,巩固出口优势。鼓励宝安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创建自主国际品牌,提高“宝安制造”海外影响力。

  优化市场布局。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贸易促进战略,以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争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为契机,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发挥消费新业态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供应链服务等优势,吸引海内外知名品牌商、零售商、贸易商。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支持宝安企业在传统发达国家设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海外仓等境外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定价话语权。抢抓对外自贸协定、投资协定等机遇,加大力度拓展全球市场。

  优化监管服务。以企业业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应用信息化和科技化监管手段,争取在宝安空港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探索口岸监管创新集成,实现多种贸易方式的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更加便捷进出、存储、流转、集拼,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发展外贸新业态。依托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机场东临空经济总部区,支持转口贸易企业、离岸贸易企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和海外仓,打造空港城协同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政府监管、法律法规、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妥善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退税、通关等痛点问题。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积极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支持宝安企业参与数字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出口,鼓励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娱乐、远程医疗等数字贸易新业态。支持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数字化手段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国际贸易、物流、支付、营销等市场运营流程云端化、数字化。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积极利用宝安已成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一部分的契机,借力前海加快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与港澳在交通、通讯、信息、支付等与方面的标准互认、规则衔接,进一步探索对接会计、法律、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度。围绕会计法律、咨询管理、金融保险、文化教育、航运物流等重点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

  围绕提升宝安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维修保养等新兴服务贸易,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

第六章  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城区

  坚持高端引领,融合带动,充分发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战略平台优势,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方向,构建多元、高效、互补的展会体系,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大湾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典范。持续举办国内外各类知名品牌展会,吸引和培育一批优质会展企业,为高端会展服务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宝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深圳国际会展之都建设提供主力支撑。

  第一节  发展大湾区世界级会展业

  打造深圳国际会展之都主力支撑。充分借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政策优势,加快发展会展业及相关产业,建设大湾区世界级会展业生态圈,把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高新技术交流、高端产品销售、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项目,增强国际会展门户区功能,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产业会展集聚区,培育宝安商务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打造“宝安特色”、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依托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培育一批具有深圳特色、宝安特色的展会。争取承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分会场、世界博览会、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和国际峰会。推动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博览会,争取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永久落户。聚焦宝安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着重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项目。积极谋划开展第一届大湾区消费博览会、全球潮牌首发季活动等消费领域知名展会和活动。依托宝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展,提升本土企业国际知名度。持续举办“宝博会”“宝安购物节””深圳啤酒节“等品牌展会和消费活动,结合“宝博会”举办“大湾区消费博览会”,打造华南地区顶尖消费展。到2025年,年度累计展览总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

  吸引和培育一批优质会展企业。大力引进会展龙头企业,重点吸引世界百强的国际国内会展集团以及港澳台地区知名会展企业在宝安设立区域总部、办事机构。培育发展专业会议服务公司、目的地管理公司、国际会展组织和机构,鼓励各类商务服务主体、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会议展览服务。鼓励优势会展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组建国际会展集团,培育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会展领军企业。到2025年,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10家以上,引进或培育规上会展业企业50家以上。支持中小型会展企业开展合并、重组,走联合发展道路,提高办展能力和经营能力。支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资本、场馆运营、组展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会展企业实体。支持成立会展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和协调功能,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平台,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深港双城展”“展会北上”等合作路径,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试点联合举办大型文创展览、会展旅游活动。积极拓展会展交流功能,深化宝安与德国汉诺威、新加坡、上海、广州等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性会展机构联系对接。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国际会议引进机制,积极申办国际会议。

  第二节  建设“一核心多特色”交易平台

  打造国际会展专业交易核心平台。依托国际会展中心,积极搭建新型国际展销空间和海内外经济文化发展交流平台,打造一批与产业和城市发展高度匹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示交易平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打造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别馆),聚集海内外商品,加快会展周边酒店群及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成为永不落幕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构建多个高水平特色交易中心节点。重点建设国际创芯港(亚太地区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分销结算中心)、松岗琥珀国际交易中心、福海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福永-沙井建材交易中心、福永国际家具村、沙井电子交易市场等具有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专业交易平台及重点市场。

专栏6 专业交易平台及市场打造重点     
国际会展中心:积极搭建新型国际展销空间和海内外经济文化发展交流平台,打造一批与产业和城市发展高度匹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示交易平台,支持前海自贸片区政策拓展,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打造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国别馆),加快会展周边酒店群及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成为永不落幕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聚集海内外商品,成为经销商汇集、万民购物狂欢的胜地。
国际创芯港(亚太地区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分销结算中心):依托空港综合保税区,引进全球知名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代理商、分销商,建设共享保税仓,建立分销结算平台,构建分销结算监管政策体系,将深圳打造成亚太地区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分销结算集聚区。
松岗琥珀国际交易中心:依托松岗成熟的文化创意市场,以琥珀国际交易市场及琥珀小镇为载体,完善配套设施和提升配套服务,做大做优琥珀交易市场,组建国家级鉴定检测中心,建设琥珀药用价值研究基地,打造集琥珀设计、研究、交易、文化交流及主题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琥珀国际交易中心。
福海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依托海洋新城规划建设,推动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建设,促进建设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
福永-沙井建材交易中心:沿107国道及宝安大道,整合福永钢材市场、金咏石材批发市场、华美居建材家具城等建材市场,加强市场环境提升,完善物流配送设施,增强展示体验功能,强化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传统建材交易市场转型升级。
福永国际家具村:积极推动红树湾国际家具建材中心、欧上美居建材家居广场、丽星家天下等107沿线家具市场的转型升级,加强引入国内外知名家具建材品牌,突出展示体验服务,顺应消费者消费需求,积极加强与生产企业、供应商联动,发展柔性化生产及个性化定制,提升市场竞争力。
沙井电子交易市场:推动区域内沙井赛格电子市场、益华电子批发市场、西环电子交易中心、德普电子市场等,加强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联动,抓住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契机,深入“互联网+”应用,积极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增强渠道服务功能,促进市场转型。

图2 宝安专业交易平台及市场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三节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促进“会展+产业”深入融合发展。促进“会展+制造”,支持制造业企业举办推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产品展、设备展。促进“会展+文体旅游”,引进和创办一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活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会展文旅城。促进“会展+数字经济”,探索“流量经济+平台经济”的会展经济新模式,延伸会展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以展览展示和贸易平台为核心,会议论坛、订单交易、品牌发布、会展商务、文化创意、会展旅游、会展物流、节庆活动等多元功能联动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会展+专业服务”,支持设计、广告、会计、法律等专业商务企业在会展中心周边区域设置分支服务机构,鼓励金融机构面会展服务企业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促进“会展+供应链服务”,鼓励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建设展品配送物流中心,购置匹配与展品运输匹配的物流装备,开展会展物流服务。研究推动机场与会展物流仓储空间共建共享,提高展品通关便利化,探索“区内保税、区外展示”的会展业务模式,培育会展业“前店后仓”模式。

  促进会展业智慧化发展。持续提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市政配套及商业配套,以“多媒体展览中心”规划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宝安会展业新型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办展的软硬件支撑环境。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依托,支持宝安市场主体积极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字+会展+X”新模式,促进会展新业态新技术创新发展,打造一批智慧化、“不落幕”的特色展会。

专栏7 会展业发展建设重点       
会展场馆及周边配套建设:推进国际会展城建设,以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重点建设会展配套区、文化场馆集群、核心商务办公区;推动轨道20号线、云巴示范线L1等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会展周边交通、公共服务、商业酒店等设施。
重点展会:办好国际橡塑展、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展览会、国际大屏幕显示技术及LED展览会等大型展会;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永久落户;争取引进英伟达GPU技术大会、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国际知名会展;争取承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分会场、世界博览会、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和国际峰会。
会展领军企业培育:鼓励会展骨干企业组建大型会展集团,支持会展场馆运营机构、品牌展会主办单位通过模式复制、品牌输出等方式“走出去”。鼓励会展企业积极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会展组织,加强与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开展合作。

第七章  夯实国际物流供应链枢纽

  依托优越的空港海港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积极服务宝安融入“双循环”战略发展大局,大力推进智慧物流、高端物流发展,推动供应链与相关产业深度结合,加强商贸物流现代化建设,构建高效集约多层次的现代物流体系。

  第一节  引领大湾区高端物流发展

  加快高端物流平台与主体集聚。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高端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支持高端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在宝安设立管理总部、区域转运中心或分拨中心,加快布局全球供应链网络。依托“三通一达”、顺丰集团、京东物流(跨越)、递四方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龙头企业的集聚基础和优势,借助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组织、物流设施、物流业务进行整合和重构,建立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重点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方向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把宝安建成集国际仓储、国际分拨配送、金融保险、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领示范高地。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88万吨。

  提升现代物流标准化、智慧化、低碳化水平。推广使用标准化的现代物流装备,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公共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倡导使用标准化的新能源配送车辆,鼓励在物流配送全流程中推广使用先进的作业流程标准。推行商贸物流企业服务标准公开公示,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与应用。大力普及智能快件箱、自动化配送中心等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推动构建智能化城市配送体系,探索无人配送物流模式,引进和支持智慧物流上下游相关企业落户发展,实现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变。大力推行绿色包装,推广使用新能源物流车辆和相关物流设备,实现低碳引领,发展绿色物流。

  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开展深圳地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以及跨域货运运输航线试点。完善航运综合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大通关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标准化公共信息平台等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提升物流公共服务水平。支持物流领域行业协会发挥平台功能,面向物流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行业动态、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

专栏8 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应用平台建设重点  
积极把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带来宝安先行先试的特殊机遇,以宝安国际机场、港口、物流园区、城市道路、地下管廊、空中海上运输线路等为依托,组织重要相关市场主体打造统一共享的底层基础数据体系,率先建设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管理平台,进一步深化拓展深圳地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试点,提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便利性和监管有效性,优化飞行活动申请审批流程,缩短申请办理时限,试点开通深圳与珠海等地无人机、无人船跨域货运运输航线。

  第二节  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夯实产业供应链物流基础。发展面向全球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推动供应链与实体经济结合,搭建产业上下游桥梁,促进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金融链融合发展。以宝安国际机场、机场东高铁枢纽等为重点,规划整合连通全区重点产业集聚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物流网络,打造畅通国内国际的流通基础。

  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围绕产业需求大力拓展供应链物流,以及相关的融资、担保、租赁、保险等高端物流服务。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科技产业,促进传统物流服务业向全流程或多环节供应链服务转型升级。开展稳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开发兼具标准化和个性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提高供应链资金周转效率。

  强化供应链企业精准服务水平。鼓励供应链骨干企业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为制造企业构建制造新生态,支持制造企业建立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在线采购、云仓储等新应用场景,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供需精准对接,提高供应链整体应变能力和协同能力。重点推进深圳机场顺丰华南转运中心二期、宝安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基地、怡亚通总部、汽车产业链总部(俊峰总部)、大湾区智能电商运营结算中心、宝安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  构建以国家级枢纽为核心的物流网络

  强化综合型物流枢纽建设。以宝安国际机场为依托,推进第三跑道、T3卫星厅、T4航站楼等建设,支撑机场扩容升级和质量提升、提升机场全球竞争力。推动机场B2货站、机场北货运区等建设,助力打造国家级空港型物流枢纽,为空港及其辐射区域提供快捷、高效的国内国际航空直运、中转、集散等物流服务和空海、空铁、空地等联运服务。推进机场东高铁站建设,接入深茂铁路、广深第二高铁(规划)、深大城际、轨道12号线、20号线等,打造空铁联运、无缝衔接的综合物流枢纽。

  加强区域级城市转运中心规划布局。研究建设水朗、鹤州、应人石、航城、西乡、新桥、松岗、福海、燕罗、空铁、大铲湾等11个区域级物流转运中心布局,主要承担面向区域的货物转运、分拨、应急储备等功能。主要建设电商仓库、商超配送中心、城市分拨中心、应急仓库等,提供商贸物流、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先进制造业物流、跨境物流、保障物流等综合配送服务。

  完善优化未端配送站建设。依托街道、社区商业网点或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动未端配送站建设,面向街道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商户及居民个人开展揽件、派件等直接或间接服务。统筹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并积极发展无接触式的新型社区配送服务。

图3 宝安物流体系空间布局示意图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信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大力推进规划实施。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确保落实到位。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管理,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及时总结调整。加强宣传引导,为推进规划实施、加快宝安商务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节  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在宏观引导、统筹协调、组织领导等方面的作用,创造有利于商务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环境。“十四五”期间,逐步加大对相关商务重点项目、新兴服务业品牌等领域资金引导支持力度;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的原则,加大对服务业的融资支持。加大商务领域招商引资力度,打好招商组合拳,实施全球招商大会平台招商、协会招商、投资机构招商、以商招商等多渠道招商。建立健全宝安商务领域的“1+4+5+10”大招商工作机制,强化指挥部统筹职能,加强功能组分工协作,发动街道深度参与,持续推进商务服务业“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相关工作。全面落实有关扶持商务发展的产业优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秒批”和不见面审批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第三节  推进重点项目

  着眼宝安商务发展的长远利益,加快推进商务重大项目和设施载体规划建设。“十四五”期间,重点谋划和推进完成一系列市、区级重大项目。大力支持各街道,结合自身需求,加强服务业设施载体规划建设,坚持功能复合、综合利用,为商务领域相关服务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第四节  强化信息引导

  加强商务领域信息公开和重大项目公示,定期发布宝安商业发展白皮书,商务领域已批、待批项目公告等,增强市场透明度,引导市场主体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和区域需求变化作出理性判断,保持宝安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节  增强人才保障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商务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形成与现代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人才结构。建立商务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研究“新常态”下行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宝安实际情况,全面培养适合宝安的专业人才。构建规范统一、良性竞争的人才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继续深入实施人才特聘岗位、紧缺人才“1000工程”等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为宝安商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来源:深圳市宝安区投资推广署)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需求登记

项目
对接

申请园区入驻

单位名称

联系方式

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