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在龙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龙门县县长 段致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8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税收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投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9.9%、14.5%、7.9%、9.1%、34.3%、25.8%,增速均为全市第一;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7亿元,在全省50个山区县(市、区)中总量居第8位、增速居第5位,在全省全部122个县(市、区)中总量居第49位、增速居第7位。五年来,我们想方设法科学理财,坚决把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95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08.81亿元,分别比“十二五”增长43.4%、255.5%、61.7%;争取新增专项债券12.5亿元。民生支出150.74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成以上,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过去五年,我们聚焦壮实体、促转型,经济质量稳步提高
园区发展蓄力起飞。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在省产业园建设发展绩效评价中连续2年优秀,环境保护水平连续2年全省第一。投入11.18亿元建成55宗基础设施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入园企业113家,总投资484.36亿元,集聚发展态势加快形成。202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11亿元、税收2.13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3.7倍和19.2倍。依托园区建设28.6平方公里的千亿级龙门大健康产业园,规划编制、土地收储等工作扎实推进。
全域旅游多彩绽放。出台“南昆山十条”支持做强南昆山旅游龙头。引进万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综合体、中楷教育康养文旅综合体等34宗旅游项目,15宗建成运营。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3A级旅游景区2家、五星级温泉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3家。发展“四菜一汤两甜品”旅游特色业态,打造9条省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龙门温泉节、麻榨杨桃节、路溪龙眼节等节庆品牌,举办南昆山国际汽车嘉年华等80场活动,成功摘取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10个旅游品牌,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十强。南昆山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旅游度假区,中坪尾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蓝田瑶族乡入选首批省旅游风情小镇,低冚村、上东村、二坑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全县接待游客5305.7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亿元,比“十二五”分别增长63.9%和139.4%。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龙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141个农业项目获县财政奖补资金678.72万元。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二十百千万”工程,入围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丝苗米、三黄胡须鸡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县级万亩兰花产业园,实现兰花批量出口。启动百亿茶产业计划。严格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粮果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稳步增长。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5家、家庭农场569家。新增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65个、省名牌农产品8个。建成高标准农田5.14万亩。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华蜜蜂之乡。下龙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推动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5.48亿元,是“十二五”的1.39倍。实施信隆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集群承接基地等574宗重点项目,华润风电场等489宗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重点项目187宗,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1宗。抢抓新基建机遇,全力拥抱数字经济,成功引进投资超百亿元的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和朗源数据中心、朗源腾云服务器生产基地。累计引进华能天然气发电、云顶威士忌产业园等197宗项目,总投资1321.28亿元,是“十二五”的4倍。
过去五年,我们积极抓改革、谋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全县机构改革、重点领域专项体制改革、乡镇(街道)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组建县城投集团,总资产52.88亿元、净资产33亿元,发挥融资作用,着力运营实业,城投大厦建成投用。落实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收购龙华镇、龙田镇地热资源采矿权,建成龙华镇统一供应地热水管网;县水务公司接管运营10间乡镇水厂、25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初步建立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体系。“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完成县融媒体改革,通过全国首批融媒体中心建设验收。完成县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实施“龙八条”“共渡难关龙十条”等惠企政策。投入12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发放基金贷款1.59亿元。减税降费超10亿元,为企业减轻用电用气等成本负担558.6万元。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堵点。开发“悦商龙门”招商服务云平台,创新网上招商方式。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推进数字政府政务服务标准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实施事项2043项,全程在线通办服务事项1912项,1749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取消证明事项117项。新县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1701项服务事项进驻,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推行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创新能力有效强化。引进硕士博士136名,强化人才支撑。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3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专利申请量2310件、专利授权量1112件,比“十二五”分别增长4.55倍和4.1倍。建成5G基站101个、移动通信基站2000个,4G信号与宽带覆盖全县。
发展要素保障有力。组织用地报批4857亩,通过处置存量土地“挣”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72亩,拆旧复垦2865亩,垦造水田5715亩。持续实施征地工作“百日攻坚”,征地30150亩,供地18233亩。乌东德输电工程等重大能源保障项目建成投产。国企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为9宗项目融资13亿元。全县市场主体26809户,注册资金331.54亿元,是2015年的3.5倍和25倍;其中企业5085户,注册资金317.96亿元,是2015年的11倍和28倍。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补短板、优品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开展4轮乡镇现场会推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部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垃圾收集点2967个、垃圾屋831间、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5座,完成123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66%。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改造提升农村厕所863座。创建省级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村109个、覆盖率67.7%。投入5.3亿元,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63个、示范乡镇2个和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1个。永汉-南昆山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基本建成。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获评国家卫生县城,荣获并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完成平陵撤镇改街道,县城中心区规划面积从62.33平方公里扩大到190平方公里。实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11宗,完成投资17.93亿元,是“十二五”的20.9倍。新建、改扩建44条市政道路,改造县城114条内街小巷,新建停车场5处车位382个、新能源充电桩218个,县城主干道沥青罩面全覆盖。新建4个公园,完成17个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建成龙平渠碧道、滨江碧道等31.6公里碧道。新建、改造城镇污水与排水管网116.48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40.73%,路灯亮灯率98%。整治“两违”建筑671.8万平方米,是“十二五”的33.4倍。建成智慧城管平台。
全域交通加速构建。按照“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思路,投入116.6亿元实施交通项目27宗。新县汽车客运总站投入运营。武深高速、汕湛高速龙门段建成通车,翁新高速、惠龙高速龙门段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63%和20%。完成国道G355线县城至龙华段、G220线县城至平陵段一期和省道S353线县城西环路南段、S355线龙门段(南油公路)改建工程,累计改建改造国、省、县道76.9公里。永汉镇永城公路一期、平陵街道兴业路、龙江镇良丰路、白沙新桥、白沙桥、甘香大桥和左潭大桥建成通车。改造农村公路601公里、危桥97座。“镇通村”农村客运交通线路开通。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防风险、守底线,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省定贫困村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5万元。投入帮扶资金3.73亿元,形成扶贫资产91个。实施金融扶贫,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59万元,财政贴息108万元。“慈善幸福行”暨扶贫济困日活动筹得善款4.99亿元。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万元,比2015年增长73.3%。
生态环境优质向好。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县域中国天然氧吧,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县资源热力电厂投产运营。饮用水源与地表水国考市考断面、13条重点支流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连续3年全市第一。地派、蓝田、南昆山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建成196个森林村庄、6个“美丽乡村·绿满家园”示范村、8个村级森林公园。扎实推进林相改造、桉树改造,清退桉树苗木23.7万株。建成高速公路“县树”“县花”景观示范带61.1公里,新增人工造林1.37万亩,义务植树344万株。引导71家“散乱污”企业退出市场。复绿矿山54.52公顷,成功申报省级绿色矿山8个,罗洞村矿山生态修复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评全国试点。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清拆生猪养殖场1097户60.9万平方米,取缔禽场97户。投入2.35亿元完成7条河流治理,河长制高效落实。
重大风险有效管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全县保持零病例。妥善处置“7.6”广河高速龙门段重大道路单方面责任事故、罗洞村地质灾害、“6.8”特大洪水等突发事件。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案,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加强县属国企资产负债约束,14家“僵尸企业”出清重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低水平区间运行。
过去五年,我们全力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8.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7%;城乡低保标准比2015年提高49.8%,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支付医疗救助资金392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8万人次。发放一次性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1929万元。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等措施援企稳岗,城镇新增就业102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处理欠薪案件347宗,为5049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22亿元。在全市率先完成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建成县养老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龙城街道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建成公租房330套,改造农村危房6127户。投入1.7亿元建设水库移民基础设施项目,发放直补到人资金4909万元。县镇村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全覆盖。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投入7.7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7所,新增幼儿园12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28万个、学前教育学位3780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实现“清零”,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7%。基本建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门学校。县职业技术学校与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建设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实现大专院校零的突破。引进140名教育人才,成立惠龙教育基金会筹措资金2452万元,奖励优秀教师439万元,有效激发教师活力。高考、中考成绩连年进步,2020年本科上线人数是2015年的2.3倍,中考平均分与全市的差距从2015年的72.07分缩小到2020年的15.3分。校园足球全面发展,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龙门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龙城二小荣获省优秀特色学校。
卫健事业加快完善。投入15亿元推进县“三院”等12宗项目建设。建成县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大楼、县出生缺陷干预中心、核酸实验室和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完成4间乡镇卫生院、16间乡镇卫生院中医馆、84间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挂牌成立县总医院,组建“3+16+154”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人民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扎实推进,县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县域内住院率72.9%,比2015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在全市率先实施紧缺医疗人才定向资助培养和引进计划,投入801.7万元资助196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已毕业到岗57人;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9人。连续4年获评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优秀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连续3年排在全市前列。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平安龙门、法治龙门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飓风”专项行动等,推行“一村(居)一警”警务机制,刑事、治安警情比2015年分别下降80.8%、58.6%。全县命案连续2年、街面“两抢”连续3年零发案。群众安全感连续7年全市第一。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综治工作模式、“两规三联一法”基层治理模式,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县公安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省优秀公安局。本质安全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全县连续41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县应急管理局荣获广东最美应急集体。实施“驻厂监管+科技手段”铁腕治超,道路货车超限率下降到1‰以下。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努力保障猪肉供应。严厉打击野生动物流通销售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县政治生活馆、好人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老年大学、工人文化宫、龙门革命纪念园、西埔“中国好人村”、低冚和芒派红色村项目建成投用,龙门红军纪念园即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上东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心村、城郊村水口村小组获评省文明村,县人民法院、县税务局获评省文明单位。创新推出“微心愿”圆梦行动成效初显。鹤湖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农民画获得国家“山花奖”和省鲁迅文学艺术奖。龙门籍运动员夺得14枚世界大赛金牌。龙门籍军人获颁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奖章。3人获评中国好人。县统计局荣获国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县工商联连续3次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蓝田瑶族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立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外事、民族、宗教、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供销、老龄、气象、三防、消防、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五年,我们扎实提效能、抓队伍,政府自身建设更见成效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与县委各项决策部署。
强化责任抓落实。制定实施乡镇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方案,引导乡镇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制定实施县对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乡镇土地出让收益分成方案,乡镇获得税收分成资金2.6亿元、财力薄弱乡镇补助资金7240万元,分别是“十二五”的2.2倍、3.8倍;安排乡镇土地出让收益分成资金2.67亿元。制定实施通报表扬与通报批评制度,激励督促县政府系统狠抓落实提高效率。坚持每月乡镇重点工作推进会和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倒逼推进重点工作。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8件、政协提案137件,办复率100%。
严明纪律守规矩。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完善县政府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深入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听证事项目录。坚决落实“一岗双责”,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厉整治公款吃喝问题,“三公”经费逐年下降。
各位代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果,是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干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龙门发展不懈奋斗的广大干部群众、驻龙门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龙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多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群众收入低,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偏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医疗等亟需提质,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城镇化进程急待加速,乡村振兴任务非常艰巨;政府行政效能与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仍是发展短板。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龙门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加速起飞的重要时期,是龙门基本解决“有没有”问题、开始转向解决“好不好”问题的重要过渡期。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分析研判形势,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方向,审议通过了《中共龙门县委关于制定龙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据此编制了《龙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大会审议。
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省、市与县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更加幸福上。到2025年,龙门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000亿元;“一带双核、两园两城”空间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龙门人民将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7%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完成市定任务。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发展活力
推动各项改革落地。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公益三类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企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鼓励国企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县城投集团。完成全县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划定永汉镇地热资源矿区范围,稳步推进全县地热资源统一规范管理。深化供水与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推进农村供水工程专业化管理,确保全县饮用水安全与水环境改善。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由线下办向线上办、镇域办向跨镇办、人工办向智能办转变,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县通办”。全面落实新县行政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三化服务”,实现群众企业办事“一窗通办”。推行“不见面”“无差别”办事,减少自由裁量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承诺制,实现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增强企业“直通车”平台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诉求。推进市场监管基层服务标准化,加大减证便民力度,简化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流程,让群众办事更便利、更省心。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区域5G全覆盖。立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引进高端紧缺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新增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以生态建设为基点,坚持绿色发展,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践行生态理念。加强河流岸线管护,推进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健全固废危废全链条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跨区域违法倾倒行为。持续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片区创建,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筑牢生态屏障。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确保全县林地保有量261.79万亩。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造林抚育工作,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5845亩,森林抚育15000亩,封山育林5153亩。坚决抓好桉树改造和林相改造,完成桉树改造3.6万亩。着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新建7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459个村小组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城镇老旧污水管13公里。持续推动源头治污,巩固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业污染防治成果。深化落实河长制和河湖警长制,常态化开展“清四乱”与“五清”行动。完成县城风景河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落实环境监察网格化监管,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行动,实施扬尘精细化管控,治理焚烧秸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矿山复绿修复,严厉打击盗采河砂。推进实施罗洞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三)以现代产业为引擎,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全面推动大健康产业园建设。聚焦千亿级园区发展目标,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强化园区空间规划,加大土地征收盘整力度。加快推进绿色数据中心片区基础设施等10宗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采取“预审制”“容缺制”“信任承诺制”,落实“代办制”“包办制”等,着力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推动阿里巴巴龙门云计算中心和朗源数据中心、朗源腾云服务器生产基地等项目动工建设。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旅游+”“+旅游”,开发健康养生、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研学教育、森林探险、山地体育、工业观光等旅游新业态,高水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带建设。加快万城南昆山大健康文旅综合体、中楷教育康养文旅综合体等21宗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康养新城发展,打造环南昆山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继续办好“龙门阵”“龙门径”“温泉节”等系列活动,着力提升龙门旅游品牌价值。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23宗,年度计划投资115.91亿元,切实把有效投资转变为有效供给。用好国家专项债等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年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28宗,年度计划投资46.87亿元。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作用,推动投资更快落地见效。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力度盘活闲置、低效土地,优先安排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州、深圳高端产业外溢机遇,着力引进大健康产业和大数据产业项目。
(四)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优先发展三农,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精深加工、仓储保鲜、观赏体验等全产业链条,以产业兴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二十百千万”工程,建成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县级万亩兰花产业园,完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广,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4个以上,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个。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岭南水果品种全部纳入,推广水产养殖保险。建设高标准农田8200亩,稳定粮食、生猪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新增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鼓励更多农户入社。着力发展富硒农业,打造茶叶、中药材等种植和深加工基地。建设10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成麻榨镇杨桃、龙华镇年桔两个专业批发市场。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网络,促进城乡产品双向流通。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推进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建成7个美丽家园新农村项目。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完成27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四小园”建设和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完成全部自然村公厕新建改建,改造提升5000户农民户厕。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一户一宅”、农房简约报建、农房风貌管控“三项改革”,建立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的宅基地管理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和资产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抓好垦造水田、拆旧复垦。
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继续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类公益组织参与产业帮扶,带动困难群众增收。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脱贫人口人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五)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建设宜居城镇
提升城镇颜值品质。按照“一带双核、两园两城”空间布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龙门新城人居环境,全面建设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投资6.99亿元建成41宗城建项目。推动龙华镇、龙江镇墟镇改造升级。铁腕整治“两违”,确保减存量、零增量。完善智慧城管平台,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协调推动翁新高速龙门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惠龙高速龙门段建设。完成国道G220线县城至平陵段二期、省道S259线平陵至学堂岭段、县道X261线凤岗至南滩段改建工程和永汉镇永城公路二期改造工程。动工建设国道G355线油田至永汉段改建工程、龙门大桥、县城西环路文华大桥、横槎至官厅公路香溪大桥和龙华镇富民大道。启动国道G220线县城至龙田段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建成县城青溪人行天桥、樟潭大桥。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及时消除公路水毁隐患,改造危桥10座。
(六)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突出人民中心,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举办30场就业招聘活动,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完善普惠性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劳动者创业创新。依托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等平台,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农村电商”“乡村工匠”工程,发展“厨师村”“工匠村”,培训2000人次以上,让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积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更好满足群众健康保障需求。扩大“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面。加快健全长者服务工作机制。坚持“房住不炒”,保障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2.27亿元,建成县第二幼儿园、龙门中学和县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平陵中学教学楼、龙城五小综合楼、龙城二小室内体育馆、县职业技术学校综合楼和县教师发展中心实训楼,完成永汉实验学校改造升级,启动县第二中学新建和永汉中学迁建工程。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200个、学前教育学位45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0%以上。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比不低于5%的要求。大力引进优秀教师,优化校长、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加快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建成投用县“三院”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完成龙城、麻榨、沙迳、龙潭乡镇卫生院与县慢性病防治院住院楼、南昆山卫生院搬迁改造、永汉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医疗卫生人才,推进医疗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服务在基层。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试点县、省标杆县建设,深化县人民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跨区域共建托管工作,完善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县“四馆”效用,做好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鹤湖围、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与炮楼二期修缮工程,启动蓝田瑶族穴居遗址文物考古勘探和保护工程。推进村级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积极备战市第六届运动会,举办好各类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七)以安全发展为支撑,筑牢安全防线,着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护人民健康。改革优化疾控机构职能,强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的优质便利供给。促进医防融合,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传染病防治水平。推动永汉镇、蓝田瑶族乡创建国家卫生镇,龙潭镇创建市卫生镇,力争省卫生村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强化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机制,增强综合应急能力。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与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救援能力。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落实“一线三排”工作机制,坚持铁腕常态化治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排查整治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完成43宗水库安全鉴定。完成增江河青溪糖厂段堤防工程与白沙河、永汉河治理,扎实推进白沙河水库等4座水库除险加固,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大平安”“大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多网合一”的基层综合治理网络。擦亮“一村(居)一警”品牌,加强治安防控力量建设,着力开展社会治安秩序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实现群众安全感全市八连冠。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探索智慧市场监管,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效能。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让更多社会主体、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市部署,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以增强自身本领的确定性应对未来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坚持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重任在肩、主动作为的担当意识,锲而不舍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龙门一切工作,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就一定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建功“十四五”、创造新业绩,加快推动龙门走在全省山区县域发展前列,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声明:本文来源于招商网)
咨询热线:
4008796001
咨询邮箱:
liaoyi@investingov.com
项目
对接